- 聂亚萍;徐梓赫;徐显睿;谭泽;王家栩;魏馨;王刘鹏;吉宇;张莉丽;
文章从健康婴儿粪便样品中筛选得到8株具有凝乳能力且产蛋白酶能力强的乳杆菌(均为鼠李糖乳酪杆菌)。除对照菌副干酪乳酪杆菌CICC 6110外,所有试验菌株和对照菌鼠李糖乳酪杆菌GG(LGG)在pH 2.5时均表现较强的耐受性;菌株N33、N38、T91和T95在0.2%胆盐环境下表现较强的耐受能力;H48、T91和T95菌株分泌的胞外多糖产量高,均超过400 mg/L;除N33外其余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自聚集能力。结果表明,S29、N38、H48、T91以及T95是综合能力较强的菌株,具有极其优良的益生特性,发现,菌株S21的形态结构与其他菌株不同。研究为益生菌产业提供了潜在的菌株资源。
2025年07期 v.53;No.41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 于欣淼;王玉堂;刘飞;
文章以芝麻酚与大豆7S蛋白为原料,进行非共价结合,利用SDS-PAGE电泳、光谱学、分子对接等方式探究芝麻酚对大豆7S蛋白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酚能与7S蛋白通过非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且7S蛋白与芝麻酚质量比为100∶8时结合最紧密,此时分子质量在35~48 ku和75~100 ku的亚基颜色变浅或消失,多酚结合当量升高至(7.19±0.20)mg/g。光谱学信息表明,FTIR光谱上并未出现新的峰,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由352 nm红移至359 nm,荧光强度降低至1 005,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至33.30%±0.20%,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至19.83%±0.42%,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升至31.27%±0.35%。此外,7S蛋白-芝麻酚复合物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15.71±0.21)m~2/g和(14.63±0.17)min。综上,添加芝麻酚可显著改善7S蛋白乳化性。
2025年07期 v.53;No.41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苗浩;唐善虎;李思宁;李巧艳;刘亮;
为满足牦牛乳的贮存需求及探究其经消化后的功能特性,文章采用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h)与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剂(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us-Lactobacillus bulgaricus,Y)制备发酵乳,分别在体外模拟胃及肠道消化,在消化后0、60、120 min取样,测定发酵乳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能力、还原能力、胆固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变化规律,探讨胃肠道消化对瑞士乳杆菌发酵乳抗氧化性能和益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胃肠道消化后,Lh-Y联合发酵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大值为(88.84±0)mg/100 g,是未消化时的1.28倍;经历胃消化后所有样品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但肠道消化后变化均不显著;经胃肠道消化后,Lh混合发酵牦牛乳的抗氧化性、还原能力、降解胆固醇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显著提高。研究认为瑞士乳杆菌联合发酵乳在经胃肠道消化后其抗氧化能力和益生特性均有提升。
2025年07期 v.53;No.416 17-2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 祝亚辉;张俊龙;董闯;杨林;
文章以西藏5个地区酥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营养成分、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卫生品质,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个酥油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3酥油样品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和菌落总数均最高,皂化值最低,S3酥油中酸类化合物最多,其特征挥发性成分为己酸和辛酸,赋予酥油油脂味和奶酪味;S5酥油棕榈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含量最高,且其特征风味物质主要是醛类,通常表现为青香、果香、油脂香等香气;5组酥油样品感官评定差异不明显,均未检出重金属;5种酥油综合评价排序为S3>S5>S1>S4>S2,其中S3酥油综合得分最高,S5酥油综合得分排第2名,从理化指标、风味组成和卫生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S5酥油品质较好。研究结果为西藏酥油品质评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5年07期 v.53;No.416 24-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刘少莉;韩晓磊;王潘文;储小军;熊丽娜;郑华艳;何光华;刘士旺;
为了对比乳脂及植物油混合配方在幼儿配方乳粉储藏过程中的脂肪氧化稳定性并筛选能够反映脂肪氧化程度的最佳评价指标,对乳脂及植物油混合配方和纯植物油配方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脂肪氧化程度进行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乳脂及植物油混合配方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过氧化值增长速率比纯植物油配方高,而酸值和羰基值增长速率低,丙二醛差异不明显;货架期试验(加速和常温)中,过氧化值呈上升趋势,在模拟消费者使用试验(加速和常温)中,过氧化值呈先升后降趋势;动力学方程表明货架期试验(加速和常温)和模拟消费者使用试验(加速和常温),羰基值和丙二醛含量均是判断脂肪氧化程度的最佳指标。
2025年07期 v.53;No.416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寸宇智;杨卫花;
食品中的铝本底值对食品铝污染监管非常重要。文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在云南省采集的208份生牛乳和50份乳扇中的铝含量,并分析生牛乳及乳扇的铝本底值。结果表明,生牛乳的铝含量检出值范围是ND~1.34 mg/kg,平均值±标准差为(0.581±0.355)mg/kg,推测云南省生牛乳的铝本底值约为1.65 mg/kg。乳扇的铝含量检出值范围是0.555~6.95 mg/kg,平均值±标准差为(2.87±1.42)mg/kg,推测云南省乳扇的铝本底值约为7.13 mg/kg。
2025年07期 v.53;No.41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